bet63365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言论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转型发展 奋力开创建设幸福铜陵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4-11-13 来源: 字号:

  ■ 市委书记   宋国权

  一、2013年的工作

  2013年,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发展局面,市委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谋全局、把方向、抓重点、解难题,注重求实情、出实招、干实事、重实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一是加强学习,深入谋划发展举措。及时召开市委全会、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推动全市上下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明确提出“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发展求实、决策务实、作风扎实”的工作原则和“找准坐标、确保目标、不断提标”的工作标杆,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环境治理、理顺工作机制、解决复杂问题、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谋定后动,明确了努力方向,形成了思想共识,坚定了工作决心。

  二是立足市情,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加快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启动编制产城一体、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PCB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转型。制定促进园区加快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政策意见,以政策措施促进转型。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着力加快开发园区、现代城市和美好乡村建设,以项目和平台建设支撑转型。

  三是正视问题,务实推进改革创新。从中央要求和铜陵实际出发,作出停建政务新区的决定,腾出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针对城市建设中复杂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成立市土地管理委员会,组建新建投公司、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理顺了投融资、招投标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开展社区直选和“海选”试点。建成市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第五轮清理。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港航地方海事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认真开展改革“回头看”,对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梳理,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打好基础。

  四是攻坚克难,不断突破发展制约。针对项目落地慢、征收成本高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征收拆违、政策性住房清查专项行动,以公开公平公正破除各种阻力,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面对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组织开展文明创建、绿化提升、石料矿山、选矿行业、超限超载、扬尘污染专项整治,以及循环园区重金属污染和横港扫把沟、狼尾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有力突破了发展瓶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有效提振了精气神、强化了执行力、汇聚了正能量。

  五是强化保障,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贯彻意见,坚持讲政治重党性、讲宗旨重民生、讲团结重和谐、讲廉洁重自律,提出转变作风要做到“四个一切”。强力开展党政干部违规建房和多占住房问题等清理清查活动,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全省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市建设扎实推进,“廉田、廉镜”文化品牌初步形成。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走在全国前列。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做法得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肯定。在全省率先开展“平安铜陵、法治铜陵、过硬队伍”三大建设,建立健全信访问题化解机制,部署开展“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发事件、疑难案件和遗留问题。切实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广泛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官塘社区、幸福社区成为省级民族进步示范社区。坚持“一切立足全局,一切服从大局,一切为了发展”,支持人大、政协依法按章履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重视党管武装和双拥工作,形成了同心扎实苦干、合力攻坚克难的良好局面。

  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央、省委有关文件规定,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五个褒奖重用、五个警醒惩戒”导向,认真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成市政府组成部门正职配备和领导班子日常调整充实工作。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了市委常委会票决,对县区和市直部门正职职位进行了全委会票决或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对县处级干部人选进行了考察预告、考察对象公示和任前公示;探索建立考核识别在一线、选拔任用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三个一线”培养选拔机制,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等一线选拔27名基层干部,抽调121名党政干部到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帮扶,选派7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征收拆违、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的一线锻炼;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全市80个县级领导班子和846名县级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开办主体班次32期,培训学员1663人。坚持把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树立了良好的导向和风气。

  一年来,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所有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市几大班子和衷共济、各级各部门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回首这一年,我们深切认识到,前进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发展,倾心尽力改善民计民生;越要同心合力、攻坚克难,振奋精神面对具体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实际问题;越要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以严肃的纪律、过硬的作风保障发展。我们深切体会到,铜陵人民热爱这方山水相依、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土地,期盼发展更快一些、环境更好一些、生活更富一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也要正视矛盾和问题、强化责任与担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强化“五个导向”:一是强化发展导向。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转型是硬任务,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把转型作为贯穿改革发展的主线,进一步理清思路、抓实项目,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不断将转型发展推向深入。二是强化改革导向。围绕主题主线、民计民生、和谐稳定来思考和理解改革、谋划和推进改革,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理顺体制机制,着力完善改革措施,勇于突破发展制约,力争在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强化问题导向。对于影响全局发展和大局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决不能漠视纵容,必须勇于正视、敢于担当,做到“不避旧事”、“不怕难事”,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拔钉子”的精神解决“钉子”问题;对于普遍性问题,也不能息事宁人、顾此失彼,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掌握整体情况,统筹解决问题,保障公平正义。四是强化民生导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五是强化作风导向。坚持走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促科学发展,以好的作风谋发展抓落实、用干部树导向、抓班子带队伍,切实向作风建设要向心力、谋划力、执行力、公信力。

  二、当前形势和2014年目标

  当前,铜陵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虽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内经济虽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面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一系列挑战。我们也要欣喜地看到,中央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宏观、微观、社会政策的组合效应,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合理区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等系列战略部署,将进一步催生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并且具有新的有利支撑和难得机遇。我们更要坚定地看到,伴随京福高铁、宁安城际、庐铜铁路、铜南宣高速等建成通车,我市立体交通网络将日臻完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将日益凸显,园区发展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政策平台将叠加发力,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建成达产增效,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全市上下加快转型发展的认识高度一致,各级干部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士气正在提升。这是我们迎接更大挑战、战胜更大困难、争创更大成绩的希望、信心和力量源泉。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年。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快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重点,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凝聚发展合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一要巩固改革成果。推进均衡教育深入发展。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重点,推动均衡教育整体水平上台阶;积极探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业化,增强学校发展动力;积极探索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办学治教活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铜陵县“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高确权登记发证率;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1+10”方案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8”方案、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融资试点,实现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挂牌运作,争取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和全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市。深化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从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入手,继续创新社区运行体制机制,努力做到行政与自治职能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逐步改变各种社会管理职能过度依附社区居委会(党组织、服务中心)的现状。严格实行“准入制”和“费随事转”原则,大力精简对社区的考核评比;以购买服务、委托办理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承接落实政府有关事务。以规范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为重点,大力推进社区居民理事组织建设,努力将社区治理提高到新水平。巩固和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执行车改政策及纪律,切实加强对车改经费、公共交通费的审计监督,健全公车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公务接待制度改革,规范接待,杜绝浪费。

  二要寻求改革突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加快改制改革步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坚决废除各种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切实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制定鼓励民间投资的具体办法,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选择一批项目优先开放,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培育扶持、鼓励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切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加快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的领域。抢抓国家构建长江经济带的机遇,促进口岸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设立铜陵市驻自贸区办事机构,做好学习考察、信息互动、招商推介、平台对接工作,打造自贸区服务合作平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大企业和进出口公司的横向联合,带动制造业发展,形成大物流产业,努力将铜陵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聚集、法制运行规范、监管透明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改革创新区。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市场倒逼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深化“首问办结制”联合办理审批模式改革,建立行政审批表格化管理流程,杜绝隐形审批事项。实行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制和认缴登记制。积极稳妥实施大部制改革,推进卫生与计划生育等部门机构整合,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和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控债务风险,完善“借用管还”机制。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健全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建立经费开支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实施“1+4”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办法,竞争性安排财政支持企业发展资金。继续做好营改增试点,为迎接国家税制改革做好准备。鼓励设立民营金融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积极稳妥开展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规范发展金融要素市场。积极跟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新三板扩容,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坚守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法治手段、刚性约束守护好青山绿水。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全面增强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三要凝聚改革合力。改革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是没有先例的“试验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把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研究透、方向把握准,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切实改出特质,创出特色,取得实效。必须坚持谋定后动、敢于担当,对于看准的事情、定下的改革,要敢于打硬仗、涉险滩,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锲而不舍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出短板、划定底线、管控风险,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定不移推动改革“朝前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铜陵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

  四、全面加快转型发展

  第一,着力加快产业转型。一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重点实施“百项转型升级技改工程”,促进有色、化工、能源、建材等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拓展,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出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实施“228”工程,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提升信息技术对产业转型的贡献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综合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二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突出铜基新材料首位产业,力争再生金属“圈区管理”园区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积极申报废七类集装箱转关平台和铜期货交割仓库,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基地,促进企业集群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工、科、旅深度融合;发挥海峡两岸铜雕艺术研究院作用,助推铜艺产业上规模、提水平。发挥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三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握大交通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整合岸线和港口资源,加快建设亿吨大港、物流园区和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批发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着力推进有色金属国际物流园、新兴际华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打造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认真研究、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打造工业旅游、城市湿地、长江古镇等特色业态,积极融入和丰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养老、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网络平台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IT产业园、铜都金融中心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第二,着力优化转型空间。一要打造更具实力的开发园区。全面落实关于促进开发园区加速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项目立区、产业争先、实力进位意识,着力完善规划体系,加快道路、管网、输变电、污水及固废处理、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主导产业,破解要素制约,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率先发展。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抓转型、调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以全国一流为标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做大总量,加速转型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担纲承梁作用。二要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城市。要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支持发展中心镇、中心村,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加快构建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妥善处理功能分区与行政辖区的关系,防止功能分区行政化。西湖新区是未来的主城区,要突出“空间拓展、品质提升”,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与老城改造协调推进、联动发展。东部城区是我市的东部门户,要突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加快建设城乡一体、产城一体示范区。南部城区是产业转型的重点区域,要突出“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绿色园区厂区,深入论证、严格控制新上房地产和商业项目,为企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跨江发展是大势所趋,要“超前规划、寻求突破”,放眼皖江谋篇布局,立足铜陵优化空间;同时启动港城一体化发展调研和规划编制工作,发展港口经济,发挥区位优势。要完善城市功能。认真做好“山、水、田、路、亮、绿”六篇文章,大力推进“122”行动计划,实施10大城建工程。在城市交通建设上,今年要完成翠湖二路、天山大道、谢垄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实施老城中心区道路微循环改造,逐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加快打通城市外环线,实现朱永路、滨江大道北段二期路面基本贯通,加快形成“内联通畅、外联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把握土地投放和开发节奏,优化住房供应体系。要推行精细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市区统筹,进一步明确职责、抓好衔接,理顺城建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确保道路建设与绿化提升、征收拆违与改造安置、设施建设与日常管护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规范和加强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和交接管理,全面开展配套设施建设和物业管理等专项检查,切实严格标准、严格管理。深入推进政策性住房清查工作,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坚持实事求是、长短结合,突出重点、集中财力,规范和完善举债融资机制,提高经营城市、运筹资金的水平。三要打造更具魅力的美好乡村。抓住安徽省入列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铜陵县入选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机遇,重点培育16个省级中心村和20个市级中心村,着力串珠连线成片,做到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实现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性互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休闲农业。规范和扩大承包地流转,扎实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着力做优生姜、牡丹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努力让农村成为希望的田园、美丽的家园、怀念的故园。

  第三,着力强化转型动力。一要坚持项目拉动。开展“重大项目提质提效年”活动,实施重点工程亿元以上项目310个。围绕落实一批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类项目、一批交通和城建项目、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一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和一批储备项目等“六个一批”,继续强力推进征收拆违工作,并推动控违拆违向社区、乡镇、中心村延伸。二要坚持招商促动。抓住国家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机遇,注重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园区共建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提升产业招商水平。进一步规范招商政策,集中招商力量,优化工作机制,严格项目准入和环评、能评标准,严控落后产能输入,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型的产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团队,放大智力资本的乘数效应。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发挥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铜陵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铜基新材料、光电产业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网上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合工大(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规范运作,引导企业在创新链上“找位子”、科研机构在转化链上“结对子”,大力培育技术转移市场,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要坚持企业带动。深入推进千亿产业引领工程、百亿企业服务工程、中小企业希望工程和民营经济促进工程,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促进资金、用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骨干企业倾斜,向优质企业集中;利用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整合一批”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优势骨干企业“走出去”实施战略性重组,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中小企业与主导产业、规模企业配套发展,加快形成核心技术优势,走专、精、特、新路子,在错位竞争中开辟大市场,形成产业配套、优势互补、梯次发展格局。

  要充分认识铜陵有色与铜陵市唇齿相依、共生共荣同发展的特殊关系,从铜陵发展大局和铜陵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建立健全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支持铜陵有色加快转型、做优做强,促进产业共构、城市共建、环境共创、发展共赢、成果共享,谱写市企合作的典范篇章。

  五、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一要着力优化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启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三线三边两小”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实现“一年明显变化、两年形成新貌、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今年要全面部署,强力推动。要强力推动专项整治。毫不松懈地推进石料矿山、选矿行业、超限超载、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加大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适时启动饮用水源取水口搬迁工程。要大力创建森林城市。完善造林规划,坚定不移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提升造林绿化质量和效益,提升城乡绿化整体形象。按照“好、快、省、廉”的原则,着力建设铜芜路、铜都大道、铜官大道等生态景观廊道,实施天井湖公园、翠湖公园和铜文化园等区域的绿化和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大铜官山、西湖湿地、东湖湿地等公园建设,创建一批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加快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和滨江湿地城市,让市民出门见绿、休闲有园、人景相宜。要切实严格节能环保执法。深入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业废气减排工程,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示范市年度目标。严格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污染排查,全面启动首批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从重从快追究责任,坚决遏制“老板发财、政府买单、百姓遭殃”的行为。要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使生态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生态道德化为全民道德,进而推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生态观、生产经营者树立科学的生产观、全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环保自觉和责任担当,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关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要着力优化创业环境。切实克服“人均靠前、日子不错”的优越感,增强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争做思想创新、工作创优、勤奋创业的实践者,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各类企业要树立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推动中小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规模企业向行业龙头发展。各级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标杆,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实施“千人创业扶持计划”,开展“庸懒散奢”整治,严厉打击审计、评估、房地产等各类中介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降低创业准入门槛、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融资环境、加强创业能力培训,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要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巩固“长安杯”成果,全面深化平安铜陵建设。积极推动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适应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公民等主体作用,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借鉴推广“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活动,落实属地责任,强化信息预警预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完善乡镇、社区维稳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动员和处置能力,切实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工作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风险控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城市安全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不断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铜陵”的热情、智慧和力量。放大道德讲堂、铜陵好人、志愿服务、文化墙等品牌效应,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抓实抓好全国文明城市总评迎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市容市貌提升等重点工作,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的筹备工作,全力争创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要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可持续的思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精心组织实施38项民生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要强化资金保障,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确保刚性投入到位,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要增强效益意识,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坚持“建、管、养”并重,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效益,实行分层管理和分类管养,确保各项民生工程持久发挥惠民功效。要科学务实地安排民生工程项目,一件事接一件事办,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全市人民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不断完善社保体系。积极探索企业职工、失地农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途径,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协保”人员和中小微企业社保缴费问题,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和“一卡通”工作,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成果,加快推进异地结算,着力完善医保政策。完善“1+6”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重病家庭救助力度,严肃查处骗取、挪用、侵占救助款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积极推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发放,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应得报酬。春节将至,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务实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妥善安排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城乡统筹,切实抓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市一中西湖校区、市十九中建设,积极探索“一个法人、一体化办学”的发展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满足人民群众“让子女上好学”的愿望;深化中职、高职联合培养模式,加强特色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整合城乡医疗资源,以市属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组建医疗集团,完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行业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引进优秀学科人才,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卫生管理水平。竣工运营市体育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市图书馆、美术馆等项目,积极打造农民文化乐园示范点,着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社会福利基地、养老康复指导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七、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共筑转型发展的思想基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轮训工作,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重温党章和党的群众路线经典文献,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群众观点,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党员干部的高度自觉。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突破思维定势,深入思考影响和制约转型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依法行政、规范运作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二要坚持民主团结,巩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弘扬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三要树正用人导向,建设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落实“好干部”20字标准和“五个褒奖重用、五个警醒惩戒”的导向,注重识别各级干部的执政理念、工作动机、问题意识、担当精神和群众口碑;注重考察干部在贯彻重大决策部署中是不是善抓落实,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是不是能力过硬,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能不能攻坚克难;注重发现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那些埋头苦干、注意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既以身作则、又敢抓敢管,旗帜鲜明地树标杆、正风气,坚决克服庸俗化、表面化、狭隘化、功利化的团结,以良好的风气抓班子、带队伍,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要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基层组织。深入推进“四百”工程,健全完善“四联四促”和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实施非公党建“四大行动”,统筹做好党政机关、企业院校等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问计、问情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办成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好事,使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实惠。

  五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贯彻意见,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规定,全面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着力强化反腐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遏制“四风”问题。春节将至,各级各部门要重拳整治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支出,树立节俭文明新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监督,对顶风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反“四风”、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0
bet63365

学会信箱: tlmsxh@163.com 电话: 0562-5880031,5880032 传真: 5880032

地址: 铜陵市湖东路666号行政中心南楼1707 邮编: 244000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主办单位: bet63365 Copyright ?2016, All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浏览